-
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 文/图)教学资源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平凉市教育改革的先锋,平凉四中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理念,致力于打破城乡教育壁垒,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月20日清晨,记者跟随平凉四中教育集团一行人员驱车前往崆峒区大秦中学、白庙中学、寨河中学、西阳中学四个集团分校。初春的微凉中,乡村学校的轮廓逐渐清晰,而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融合,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
走进大秦中学,记者看到平凉四中数学老师田翠芳正在为初一学生讲授一堂生动的数学课。自去年9月起,田翠芳便来到这里开展交流工作,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她坦言:“面对不同学情,我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育策略,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这不仅是田翠芳的个人经历,更是平凉四中教育集团“交流结对”模式的生动体现。
平凉四中教育集团总校与分校均对交流教师安排跟岗学习,以年级和学科为主,由导师与跟岗教师近距离、全天候开展形式多样的传、帮、带活动,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这种模式不仅让分校教师快速成长,也让总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提升。在大秦中学,田翠芳与分校教师结成对子,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这种深度交流不仅提升了分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让总校教师对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助力交流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快速提升教学水平,平凉四中教育集团精心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在跟岗培训中,采用“交流结对”模式,导师与跟岗教师近距离、全天候开展“传帮带”活动,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同课异构活动则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科类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对比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集团化办学为我们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崆峒区大秦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鹏感慨道。自去年与平凉四中实行集团化办学以来,分校深刻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带来的益处。无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制作精良的课件,还是实用的导学案和教学检测题,总校都毫无保留地与分校共享。这种资源的共享不仅提升了分校的教学质量,也为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学习机会。
在白庙中学,记者旁听了一堂由平凉四中教师主讲的语文课。课堂上,AI技术的引入让教学更加生动高效。白庙初级中学教务处主任者晓娟表示:“总校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为我们带来帮助,还在教育教研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她介绍,总校教师定期到分校开展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分享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同时,分校教师也到总校跟岗学习,参与教研活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这种双向交流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分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中老师带来了很多学习方法,让我更快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西阳中学初一(2)班的学生余佳美兴奋地分享道。她表示,通过与四中老师的互动,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余佳美的经历是集团化办学成效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实践,分校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课程教学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分校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逐渐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学生无疑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受益者。
西阳中学联合党支部书记、校长兰向东介绍,在总校的带领下,学校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特别是在跟岗培训、同课异构、集中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他表示,西阳中学将充分利用总校优势,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成为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集团化办学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总校教师通过交流与支教,对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分校教师通过跟岗学习与参与教研活动,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他们的专业成长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则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对未来的成长之路充满信心。
平凉四中教务科科长宋强表示,自2024年与崆峒区四所中学结为集团校以来,集团化办学已初见成效。总校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分校支教,开展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同时分校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宋强介绍,集团校还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和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他充满信心地说道:“我们相信,通过集团化办学,集团校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师资队伍将不断壮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发展。”
在市、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平凉四中教育集团率先实践,城乡教育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未来,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继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擦亮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举报